2023年4月28日,是年兄耿社民教授逝世20周年祭日,20年前的4月底,受非典(SARS)疫情影响,我未能回到杨凌参加老同学葬礼,送他最后一程,成了人生一大憾事!因此,选择在他逝世20周年祭日前夕,写下这篇纪念文章,以示缅怀。
一、 生平要略
耿社民,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1955年9月生于陕西省渭南市澄城县交道公社阿兰寨大队耿家洼村一普通农家。1970年9月至1975年9月在公社畜牧兽医站工作,1978年12月底毕业于西北农学院畜牧兽医系,同年留校在教学实验农场畜牧站任技术员,1981年4月得到学校遗传繁育教研室主任常洪教授赏识,调到他自己领导的教研室工作,此后,一直在该教研室任教,其间,1986年赴加拿大魁北克省Laval大学农学院访学,1988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90年9月至1993年9月、1995年9月至1998年12月先后在437ccm必赢国际动物遗传育种专业攻读硕士、博士学位,曾任动物遗传育种学教授、动物遗传育种与繁育专业博士生导师、全国动物遗传标记学会理事及陕西省畜禽品种审定委员会成员。在25年学术生涯中,耿社民教授先后为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专业博士、硕士研究生及动物科学本、专科大学生开设多门遗传育种学相关的课程。主编了由农业出版社出版的《家畜品种资源纲要》、《肉犬无公害综合饲养新技术》和《肉犬高效饲养与疾病防治》3部专著,在国内外期刊公开发表论文60余篇,平均每年2篇以上,获得高等农业科技大学教学改革成果一等奖2次、课程质量评估二等奖1次、陕西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1次。并积极组织同仁完成了《家畜育种学》试题库及畜牧专业自学考试试题库的建设工作。
天妒英才,就在耿社民教授事业如日中天之际,却因病医治无效,不幸于2003年4月28日8时40分逝世,享年48岁。
难道他冥冥之中意识到自己时日不多,才这么拼命工作,争分夺秒、与时间赛跑吗?他默默地走了,带着丰富的知识、优秀的著述,带着妻女父母撕心裂肺的悲痛,带着同事、学生无限的惋惜,带着亲朋好友捶胸顿足的悲伤……,在非典肆虐的那个春天,耿社民教授永远离开了他挚爱的事业、迷恋的校园、他施展过才华、奉献过心血的杨凌这块热土。
二、三年同窗 我眼里的耿社民
耿社民属于工农兵大学生,入学前只有初中学历,但他非常聪明、具有超常的记忆力和自学能力,特别勤奋刻苦。除了学习教学大纲规定的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外,他还借阅了大量参考书作为课外补充,以配合课堂学习。
1976年,由河北新医大学编写、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赤脚医生参考丛书《基础医学问答》陆续面世,该丛书包括消化系统、 呼吸系统、生殖系统、血液系统、循环系统、内分泌系统等10个分册。社民同学首先在杨凌书店发现了已出版的1-4册,当即买了两套,我俩各存一套。该丛书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对于我们学习《家畜生理学》、《家畜病理学》、《家畜组织与胚胎学》等课程知识有触类旁通的作用。我们爱不释手,此后,无论是谁先看到有新的分册出版,都会买两本,我俩各执一册,并在扉页亲笔写上对方的姓名和购买日期,以示馈赠。那时,虽然买1本书只需要几角钱,但也相当于我们1天的生活费呀!然而,求知若渴,甘之如饴。
47年过去了,每当我翻到此书时,社民刚劲有力的亲笔签名就跃入眼帘,勾起我对社民三年同窗的无尽回忆。
社民学习非常用功,每到考试复习阶段,我俩就彼此轮流提问和回答,他总能答对绝大部分。有一次他问我,水肿形成的5大原因是什么?我只答对了3条,社民激我,“这都没记住,还想考100分,好好复习去吧!”在这种互相激励和“竞争”下,我俩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也逐渐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除了学习上互帮互学、互相鞭策外,我俩还曾利用两个假期开学前的日子互访对方家乡,增进对不同地区社会生活的了解,类似于现在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吧。
1977年春节后,社民先回到西农,再乘火车往西,在阳平火车站下车,爬了一个弯曲绵延的大坡,步行15里土路来到我们当时并不富裕的农村老家,带来了渭南的石头馍和他们一家人的关爱。但我家当时实在没有能拿得出手的饭菜招待社民,到现在想起来还深感遗憾。然而,我们彼此却加深了对对方家乡和家庭的了解,精神很愉快。
1977年暑假后期,我去澄城县交道公社耿家洼的社民家,下火车后一路羊肠小道下坡,在一个巨大而幽深的峡谷底部找到了耿家洼。从社民的奶奶、父母及弟妹们的笑脸上,感受到了他们一家人的热情与开心。一到耿家洼就遇到连续两天大雨,雨水在街道汇成湍湍溪流,从村子上方一直流到低洼处。村上饮水困难,雨水流到低洼的水窖里储存,再经过沉淀后就成了全村人的生活用水,当然,用盆盆罐罐接上从房顶瓦沟流下来的水也常被作为生活用水。大雨天,我曾经陪同社民去水窖挑水,道路泥泞、一步一滑,要挑一担水回家,没有强壮的身体还真不行。
我在想,这么恶劣的生存环境是如何养育出如此优秀的人才的?社民无疑就是这个贫瘠深谷里飞出的“金凤凰”。
三、18年共事 同事朋友眼里的耿社民
从1978年底毕业留校到1996年8月我们一家调到北京,这18年里,我见证了社民从畜牧站技术员到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几乎全部的奋斗历程。社民凭着聪慧、坚韧、执着、诚实、可靠、认真、担当的品德,得到了常洪教授的厚爱与重点培养。一位只有初中基础的工农兵大学生,要学习硕士生、博士生的全部课程并圆满毕业,获得硕士和博士学位,他付出了多少艰辛、克服了多少困难是可想而知的。更何况,他的两个学位都是在职完成教学、科研任务的前提下获得的,需要夜以继日、顽强拼搏、付出数倍于常人的艰辛才有可能实现。
社民聪明好学、适应能力强,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在畜牧站的三年,他在家畜繁殖技术方面有了很深的实践积累,调到教研室任教以后,又兼职负责学院良种犬繁育场的工作,他并不是简单地完成任务就万事大吉,而是认真观察、仔细钻研、不断积累、提升总结。那几年,他积累和总结的养犬实践经验成就了《肉犬无公害综合饲养新技术》和《肉犬高效饲养与疾病防治》两本著作,为指导经济动物养殖和农民脱贫致富发挥了重要作用。
社民不仅仅对自己的专业安、钻、迷,他还积极承担管理工作,曾任教工第一党支部组织委员、动物遗传繁育教研室主任。他为人师表、教书育人、治学严谨、成果显著,先后招收了11名硕士、博士研究生,培养的研究生深受用人单位好评,大都成了我国农牧业领域的中流砥柱。
组织对耿社民教授的评价是:热爱党、热爱祖国、为人正直、勤奋努力,对我国畜牧事业的发展满腔热忱,工作中勇挑重担、甘于吃苦、乐于奉献、忘我工作,多次被评为校、系优秀党员和优秀教师。
社民负责良种犬繁育场工作的那段时间,关中民间盛传“现在最值钱的是狼狗、奶牛、XX分子”,社民掌管着“狼狗”这条生财之道,但是收入所得则按规定如数上交学院,自己的家庭生活状况却并未因他经管的赚钱营生而有所改善。
在父母、兄弟姐妹眼里,社民孝顺、关爱、有担当、有责任心。大约1991年,社民夫妇邀请他父母来西北农大小住,我和任爱英去他家看望两位老人,由于我曾去过耿家洼,两位老人一眼就认出了我,他(她)们非常高兴!谈论中,知道耿家洼生活条件得到了很大的改善,社民的弟妹们也有出息,两位老人对社民的发展很满意,表示社民和亚玲很关心他们,看得出来,两位老人家为有社民这样的儿子而自豪。
在同事和朋友眼里,社民就像他的“耿”姓一样耿直、实在、诚恳、善良、向上、大度、助人。刚毕业那几年,老师、朋友和同学们都热心帮助社民介绍对象,社民虽然具备上述美德和秉性,但在谈恋爱上,却成了他的弱项,由于不善言辞、老实巴交、把对待科学的态度用在谈恋爱上,真是陈景润式的书生。所以,恋爱并非一帆风顺,谈多成少,我们都为此着急。一位高我们一级的师兄当时已经是畜牧站书记了, 他也很关心社民的婚恋大事,诙谐地对我说:“社民这么优秀,为什么找对象这么难?我要是女孩,就嫁给社民”。因为社民就像一杯醇酒,越饮越有劲,交往时间越长,越能发现他有金子般的闪亮和珍贵。
终于,柳暗花明,一位有远见、识人才、重品行的人民教师王亚玲女士慧眼识珠,与社民走入婚姻殿堂,从此开启了社民无忧无虑、步步向上的攀登之路。
在学生眼里,社民教授亦师、亦友,既传道授业解惑、指引方向,又如父亲般疼爱、似朋友般关怀。2002年7月那个炎热的夏天,耿社民教授在大荔县开展调研工作,当地配合他工作的同志没看到社民去吃饭,去房间找他时发现社民的病情已经十分危急,当即送大荔县医院请最优秀的大夫抢救,抢救过来后送西安继续救治。时隔3个月,作为第八次全国畜禽遗传标记学术研讨会承办方的主要负责人,耿社民教授从医院回到西北农林科大,保障了该会议在杨凌顺利召开。随后的两个月,耿社民又拖着病体,顽强地完成了秋季学期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授课任务。
2003年春节后,耿社民再次住进医院,此时正值非典肆虐时期,老同学冯忠义去医院探视,当时社民的身体已相当虚弱,但病房床头柜上还摆着一大摞研究生论文在审阅、修改,探视的简短时间里,他还在关心学生的学位论文答辩和工作去向,不断地用电话指导着学生……, 他在用生命倾注着对学生的爱和责任。冯忠义教授实在心疼社民工作狂般的拼命,不客气地批评了社民几句,夫人王亚玲总算是遇到了知音,有人能出面替她阻拦社民一把,她心里的压抑才有了些许释放和缓解。但是,病情的再次恶化,医生也回天乏力,耿社民教授劳累一生,终于停止了忙碌的脚步。
四、京秦互访,友谊绵长
1996年8月中旬,我们离开西北农大去北京报到那天,社民正在西安住院,我们全家去医院看望他,社民发自内心地为我们能去北京工作而高兴,并表示祝贺,希望我们常回母校看看。谈到自己的健康状况时,他不以为然地说:“没事,你们放心吧,我会自己注意的”。在送我们离开医院的路上,我和任爱英与王亚玲进行了比较深入的交流,给予亚玲安慰和鼓励,希望她照顾好社民和耿婷,有需要时联系我俩。
2001年7月1日,我回437ccm必赢国际参加中国兽医产科学全国学术讨论会暨王建辰教授80华诞庆典活动。会议结束后,冯忠义、李彩凤和耿社民为我们班9位同学安排去岐山县看望王金锁同学,我们一起去岐山县模范党员农家饭馆吃岐山臊子面、特色小吃,再次感受了农民的淳朴、热情以及同学们久别重逢的喜悦气氛。
离开杨凌回京的前夜,社民送来一大包凉皮和一大块杨凌锅盔,足够我们一家3口吃一周,社民的待人之道和诚挚朴实,让我们至今记忆犹新,难以忘怀。
2001年深秋,社民借去农业出版社讨论他的专著出版之便来我家小聚,真令我和任爱英欣喜万分!他穿着深蓝色西装,神采奕奕,和我站在一起,一高一低,不由使我想起了26年前我们班同学戏称我俩“一个称锤、一个称杆”,形影不离的往事。是啊,26年过去了,两位老同学依然互相惦记,互相关注,互以对方的成功而高兴,友谊历久弥新。
社民那次高兴的样子至今历历在目,一位平时不把喜乐挂在脸上的人,其所以心情如此愉悦,也许是因为他呕心沥血编著的3本专著马上就要由著名出版社出版啦。谁知,那次相聚竟成了我们与社民的诀别……
2003年1月1日,社民编著的其中两本书如期出版啦,同年10月1日,他的第三本书也顺利出版啦,可惜,社民在有生之年仅仅看到了凝集着他千辛万苦写出来的两本著作面世,而第三本还没来得及看一眼,他就永远地离开了这个美好的世界。
五、永远的怀念
耿社民教授英年早逝,牵动着牧医78-1班全体校友的心,牵动着澄城县西农校友们的心,牵动着437ccm必赢国际老师、同事、朋友和他的学生们的心。虽然受非典疫情影响,在武功贞元殡仪馆举办的丧葬仪式限制了参加人数,但仍然挡不住大家要前往送好人耿社民最后一程的脚步,参加告别仪式的师生、朋友仍然非常多。李靖常务副校长宣读耿社民教授生平简介,并代表学校向这位受人尊敬的中年才俊致哀,同班同学冯忠义教授代表牧医78-1班全体校友向耿社民遗体敬献了花圈和挽联。遵照家属意愿,耿社民教授骨灰被移送家乡安葬。姚雅琴教授、孙仁仓等校友协助王亚玲母女组织了在耿家洼的安葬活动,澄城县很多西农校友和耿社民的亲属参加了隆重的骨灰下葬仪式。
为中国畜牧业发展和人才培养鞠躬尽瘁、奋斗一生的耿社民教授,终于魂归故里、入土为安啦,社民的匆匆离去给爱他、敬他、崇拜他的同事和亲友们留下了无尽的思念。
耿社民教授驾鹤西去已经20年啦,但他的音容笑貌、高尚美德却像一束不灭的烛光,永远闪烁在牧医78-1全体校友及他的亲友们心中。
致谢
在本文撰写过程中曾得到《中国牛业科学》杂志编辑部执行副主编张琪老师的热情帮助,她找到了20年前该杂志的文章,并拍发了影印资料,437ccm必赢国际昝林森、陈玉林、姚雅琴、冯忠义4位教授帮助提供相关信息,耿社民教授的研究生开门弟子青岛农业大学沈伟教授及社民的其他弟子们对文中一些细节进行了修正和补充,冯忠义教授曾对初稿进行了仔细审读和耐心修改,在此一并表达诚挚谢意!
作者简介:
段恩奎,博士,研究员,陕西凤翔人,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党委书记、副所长,973项目"人类生育调节及其相关重要疾病的基础研究"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院优秀学者,兼任中国动物学会副理事长、国家人口与计生委科技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位委员会委员、《动物学报》副主编、"Endocrine","Integrative Zoology"以及《科学通报》编委。1990年在西北农业大学获博士学位,1995年-1996年和1998年,先后赴澳大利亚New England大学和美国Kansas大学医学中心从事动物生殖免疫和胚胎植入分子机理的合作研究。曾多次赴美、澳、加、德、日、希腊、蒙古国开展学术交流,4次应邀在国际会议上做报告。作为学术委员会副主席和会议共同主席参与主办了三次国际和双边学术会议。目前的主要研究方向为胚胎植入分子机理和干细胞生物学。主编(译)、参编专(译)著6部、在国内外发表论文105篇,其中SCI收录论文58篇,有2篇被Mol Hum Reprod和Hum Reprod作为封面文章,有1篇合作研究成果被Biol Reprod主编作为当期Highlight 加以介绍。获省、部级科技成果奖3项、国际会议优秀Poster奖2次,并获新世纪千百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和国家重点实验室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和奖励。